今年4月以来,国内乳企连续3次提价,奶价迅速飙升。袋装奶从1元涨到1.4元,用了足足3年时间;而从1.4元涨到1.8元,仅仅用了3个月。1杯奶到底需要多少钱?奶价飙升的背后有没有“虚高”的成分?近日,记者走访了牛奶主产区,被采访的企业和行内专家认为,如果剔除乳制品弹性较大的成本,我国乳业至少有三成以上的降价空间。
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
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,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,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。一杯奶自“诞生”起,价格就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。
据统计,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07年的2.25元/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.5元/公斤,翻了一倍,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,奶价之高排世界第四位。原料奶价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业整体价格偏高、企业利润偏低的主要原因。
原料奶价格为何高?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殖成本太高。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饲草,而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,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,成本骤然增大。比如,苜蓿是提升生鲜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,我国苜蓿质量低于进口苜蓿,伊利、飞鹤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90%。
据部分专家估算,如果能解决饲草、用地、人工三个问题,我国原料奶价格至少能下降10%。
牛奶检测成本5年涨5倍
记者调查发现,原料奶价格虽然偏高,但还占不到成品牛奶价格的一半,加工流通环节的成本还要更高。受访乳企普遍反映,过多、过频的检测是中间环节成本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。
据统计,2007年,1公斤原料奶约2.2元,而市场上1公斤装牛奶实际售价约6元,中间相差3.8元。今年1公斤原料奶4.5元,而市场上1公斤装牛奶售价普遍在10元左右,中间相差5.5元。可以看出,从2007年至今,加工销售1公斤牛奶的成本已经从3.8元增长至5.5元,涨幅近44%。
高强度检测还间接增加了许多成本。比如,为了通过国家新一轮QS认证,企业不得不购买国外动辄几百万元的检测设备。部分企业表示,检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由过去的1%左右提升至近10%。2012年单吨牛奶检测费用已是2008年时的4到5倍,而我国乳企的检测费已是乳业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。
在检测频次方面,我国已远远超过了国外。在国外,一些指标半年或者一季度检测一次,有的为了预警,才增强至一个月检一次。但在中国,目前几百个指标每批次都要检测。企业普遍认为,“密不透风”的检测大大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,但要谨防“过犹不及”。
成品奶进超市提价超六成
从奶成品出了厂,通过流通环节再到消费者手里,加价幅度更大。批发价130元,进了超市就卖218元,提价幅度67%,这是某款国产奶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实际销售情况。
乳企普遍反映,近年来“进店费”乱象已经愈演愈烈。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超市、大卖场凭借自己掌握销售终端的优势地位,向供货商们收取各种高额附加费用。
黑龙江某品牌乳业公司说,受不断增加的“进店费”影响,公司产品的流通环节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0%至50%,要比正常情况高出至少20个百分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