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动态
四川万年村:德者有“得” 小超市引领乡风“大文明”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4-07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8282
   新华社成都8月19日电(记者袁波)近日,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1个全国村级“乡风文明建设”优秀典型案例,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入选。为让人居环境、乡风民风、文化生活更美好,丹棱县积极探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努力将万年村打造成中国美丽乡村典范,创新开设乡风文明“道德超市”,让德者有“得”,引导村民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,调动干部群众参与集体建设的积极性,小小超市发挥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大作用。
 
  ——小超市“汇聚”大文明小积分“兑换”好生活
 
 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万年村,只见柏油马路平整干净,一幢幢小楼掩映在树林中,有的外墙还画着彩绘,“学会一种技能、带富一个家庭”等标语随处可见,房前屋后看不见塑料袋等垃圾。远处白雾缥缈,小村古朴静谧。
 
  为何村里如此整洁干净?万年村3组村民郭有明说:“以前走进茶园,会看到很多废弃农药瓶袋等垃圾。自从村里试运行乡风文明‘道德超市’,村民们积极参与有害垃圾回收,有害垃圾全都被捡去换成了积分,凭积分可以兑换日常生活用品。”
 
  道德超市
 
  沿着马路往前走,就到了万年村村委会办公楼门前的“道德超市”,万年村4组村民杨玉霞正在“道德超市”兑换积分,她提着近几个月的“存货”等待着网格员张朝琴的清点。
 
  “农药瓶109个……”经过仔细分拣登记,张朝琴很快将等价的24.5分积分卡递给了杨玉霞。“11分就是22元钱”,杨玉霞拎着一袋纸巾到收银处“结账”,经过结算,当天她还结余13.5分,“等下次多凑些积分,我再来兑换物品”。
 
  网格员张朝琴给杨玉霞清点、登记、兑换收来的垃圾
 
  村支书任刚说,“道德超市”采取“党员奉献”和“村民道德”两种途径进行积分。积分获取主要通过村“两委”评议组对每个家庭在“好人好事、道德模范、家庭整洁、建言献策、产业兴旺、志愿服务”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,1积分等价人民币2元,通过加分、扣分后,村民可根据所得积分折算所得金额兑换超市内的洗衣粉、洗洁精、牙刷、牙膏等生活日用品,也可以加钱购买价格高于所得积分计算出的金额对应商品。
 
  值得一提的是,“道德超市”还明确将生活垃圾治理、户厕改造、湿地池建设、庭院改造、清河行动、畜禽粪污治理等纳入了环境保护类积分项,并单设了家庭整洁类1星、2星、3星专项积分项,创新村民自治形式,调动村民参与集体建设的积极性。
 
  实施“以分换物”更让村民们有了获得感。该村2组的罗相如一家是村内公认变化最大的一家,去年他家环境保护类积分项获得了40分,是村里的“尖子生”。过去他家因脏乱差,村民们路过他家纷纷绕道走,现在他家门前干净整洁,成了村民们拉家常的热门地。
 
  任刚介绍,“道德超市”自2019年5月底正式“开张”以来,2019年“道德超市”已兑换积分2200余分,仅涉及农村人居环境的积分就超过了1800余分。“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。”伍刚说,“道德超市”除了调动村民们积极性,村组干部、党员、村民代表也有积分最低要求,每年累计最低积分不能少于30分。
 
  ——德者有“得”“道德超市”引领村民共建乡风文明
 
  “现在茶园橘园等都很难找到塑料瓶农药瓶等垃圾,村子也越来越美。”村民张永珍走在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上感慨道。
 
  “为方便积分,‘道德超市’设有1分、2分、5分、10分四种面额的积分卡。积分卡不能作为货币流通,不可兑换现金,但可在‘道德超市’兑换商品,积分年度清零。”驻村第一书记刘强介绍说。
 
  张场镇党委副书记李波表示,“道德”顾名思义与乡风文明有关,是村民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,而“超市”则是发生交易的购物场所。两者融合,饱含特殊意义的“道德超市”在万年村应运而生,即以行为准则所获积分来兑换商品,以“德”换“得”。自“道德超市”运行以来,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公益事业、引领乡风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 
  截至目前,丹棱县通过志愿者服务、“道德超市”、乡风文明理事会等方式,建立乡风文明示范村13个。各乡风文明理事会组织开展活动300余场,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;全县注册志愿者18736人,成立志愿服务队伍307支;评选县级以上“星级文明户”156户、“优秀志愿者”10名、“最美家庭”10户;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,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,不断引导群众提高文明素养,提振群众精气神。
 
  “丹棱将在全县推广建设‘道德超市’,让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爱护环境、崇德向善的思想意识。‘以德换得’的方式将持续增强村民的成就感、荣辱感,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,进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。”丹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友说。
 
  ——乡风文明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
 
  万年村曾是省级贫困村,全村289户946人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曾有38户110人。3组的村民陈兴富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“以前太苦了,水泥路都不通,家里种的橘子和脆红李靠人工背出去卖,由于路途远,很多果子就都烂在地里。”
 
 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,万年村发生了巨变。“2016年通了马路,家里的茶叶、橘子可用车拉到城里卖。而且,政府修的两室一厅安置房直接拎包入住,太安逸了!”陈兴富笑着直夸政策好。
 
  老人陈兴福在自家安置房门口
 
  2016年,万年村率先在四川完成了村摘帽、户脱贫。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0元。脱贫摘帽后,万年村坚持“三箭齐发”产业扶贫举措,助农致富奔康,助力乡村振兴。
 
  一是坚持种养结合,采取短期养殖与长期种植业相结合。万年村耕地面积1400亩,林地面积8336亩,主导产业为茶叶、核桃、脆红李种植和山羊、生猪、林下鸡养殖。该村将种植技术能手与脱贫户结队,在种植管理、品种改良等方面,传授先进经验,引导脱贫户将收益较低的川香核桃改良为经济效益高的川早核桃,已改良核桃240亩、脆红李800亩、茶叶400亩。
 
 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,发挥示范带动。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,吸纳社员103人。合作社采取“政府注入扶贫资金,合作社提供场地”的模式建设,目前存栏山羊1000余只。通过“代养分红+集体经济分红”的模式,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收入问题,更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血液。合作社总经理杨利说:“自2017年建成后,除了每年带来近千人次就业,还能为代养户提供分红。”
 
  养羊专业合作社
 
  三是搭建交易平台,激活内生动力。万年村建成占地1300平方米的茶叶交易市场,2019年4月建成投用。万年村独芽鲜叶最高价达到了110元/斤,均价超过85元/斤,茶叶交易时间延长4个月。截至目前,万年村茶叶交易市场总交易额达到了1200余万元,万年及周边村800余户茶农同比增加了收入100余万元。
 
  “今后走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之路,增加产业附加值,激活万年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,带火乡村旅游。”刘强说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产业发展任务重,集体经济是未来万年村产业发展的重头戏,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20万元。
 
  刘强表示,万年村将继续发挥“道德超市”这个基层“小细胞”的大作用,围绕乡村振兴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方针,开辟新的积分项,充分挖掘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、建设幸福万年的内生动力,让万年村人居环境更美、乡风更文明,文化生活更丰富,引领乡村振兴之路。
 
  “现在乡风更文明,大家齐心协力搞产业发展。我希望今后日子更‘富’裕,乡村更‘兴’旺。”陈兴富满怀期待。